种名:菴闾
学名:Artemisia keiskeana Miq.
别名:菴闾子、菴闾、覆闾、菴芦、菴闾、臭蒿
花期:
生态性状:耐阴植物
观赏性分类:其它
科:菊科 属:蒿属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
菴闾形态特征
半灌木状草本。主根略明显,侧根细而多;根状茎短,直径约3毫米,有少数营养枝。茎多数,常成丛,高30100(120)厘米,下部半木质,上部草质,绿褐色,具细纵棱,分枝多而细,斜向上伸长,长310厘米;茎、枝初时有稀疏丝状绒毛,后光滑。叶纸质,不分裂,上面绿色,初时微有短柔毛,后脱落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腺点,多少被稀疏的短柔毛;基生叶多数或少数,成莲座状排列,基生叶、茎下部叶及营养枝叶倒卵形或宽楔形,长38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圆,中部以上边缘具数枚粗而尖的浅锯齿,基部楔形,渐狭窄成柄,叶柄长0.30.8厘米,无假托叶,花期叶均萎谢;中部叶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匙形,长4.56.5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尖,中部以上边缘具数枚疏锯齿或浅裂齿,齿端尖锐,基部渐狭,楔形,无假托叶或假托叶极小,不明显;上部叶小,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全缘或上半部有数枚小齿裂。头状花序近球形,直径33.5毫米,具细梗,梗长1.52毫米,小苞叶小或无,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窄或疏而稍开展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垂;总苞片34层,背面绿色,无毛,外层总苞片小,卵形,顶端钝,中、内层总苞片椭圆形或长卵形,背面绿色或黄褐色,边缘宽膜质;花序托小,半球形;雌花610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2裂齿,背面具小腺点,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反卷;两性花1318朵,花冠管状,部分为狭管状,背面具小腺点,偶有短柔毛,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花柱略短于花冠或近与花冠等长,顶端2叉,叉端钝尖,无睫毛。瘦果卵状椭圆形,略压扁。花果期811月。
菴闾生长习性
生于低海拔地区的路旁、干山坡、灌丛、草地及疏林下。
菴闾小苗栽培繁育
暂无信息
菴闾主要病虫害
菴闾园林用途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