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名:凹瓣苣苔
学名:Ancylostemon aureus (Franch) Burtt.
别名:
花期:
生态性状:耐阴植物
观赏性分类:其它
科:苦苣苔科 属:直瓣苣苔属
产云南西北部。
凹瓣苣苔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粗,直径约1厘米。叶全部基生,具长柄;叶片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514厘米,宽2.57.5厘米,顶端钝,基部浅心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粗重牙齿,上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和褐色疏长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短柔毛,侧脉每边46条,上面不明显,下面稍隆起,疏被褐色长柔毛;叶柄长214厘米,被较密的褐色长柔毛。聚伞花序2次分枝,25条,有时可多达10条,每花序具14花;花序梗长1015厘米,稀22厘米,与花梗被较密的淡褐色短柔毛和褐色疏长柔毛;苞片线状长圆形,长46毫米,宽不及1毫米,顶端锐尖,被褐色糙毛。花萼钟状,长810毫米,直径46毫米,外面被较密的白色短柔毛和褐色疏长柔毛,5裂至中部或中部之上,裂片近相等,三角状披针形,长22.5毫米,宽1.52毫米,顶端短渐尖,边缘具24小齿,具3脉。花冠筒状,橙黄色,长2.42.8厘米,直径67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和较长的柔毛,内面被疏柔毛;筒长1.92.2厘米,直径45毫米;檐部二唇形,上唇极短,长1.52毫米,微凹或不裂,卵状三角形,宽12毫米,下唇长约7毫米,3深裂,中央裂片长椭圆形,长约6毫米,侧裂片狭长圆形,长约5毫米。雄蕊4,花冠筒中部之上着生,上雄蕊长6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1厘米处,下雄蕊长5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2厘米处,花丝扁平,无毛,花药长1毫米,药室不汇合;退化雄蕊长3毫米,着生于距花冠基部5毫米处。花盘高约5毫米,5浅裂。雌蕊长1.52.1厘米,无毛,子房长11.4厘米,直径11.5毫米,花柱长57毫米,柱头2。蒴果倒披针形,淡褐色,长3.95厘米,直径47毫米,无毛。花期57月,果期8月。
凹瓣苣苔生长习性
生于林下石上,海拔28003600米。
凹瓣苣苔小苗栽培繁育
暂无信息
凹瓣苣苔主要病虫害
凹瓣苣苔园林用途
暂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