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名:粗齿紫萁
学名:Osmunda banksiifolia (Presl) Kuhn
别名:
花期:
生态性状:阴性植物
观赏性分类:其它
科:紫萁科 属:
产于中国福建、浙江、台湾。常生于潮湿的山谷或溪沟边。菲律宾、摩洛哥、日本也有分布。
粗齿紫萁形态特征
植株高大,高达1.5米。主轴高可达60厘米,粗15厘米,密复叶柄的宿存基部;叶簇生顶端,形如苏铁。叶为一型,但羽片为二型,柄长30-40厘米,坚硬,淡棕禾秆色,稍有光泽;叶片长50-60厘米,宽22-32厘米,长圆形,一回羽状;羽片15-30对,近对生或近互生,斜向上,相距3厘米,长15-23厘米,宽2厘米,长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有短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上,向顶部稍短,顶生小11片有长柄,边缘有粗大的三角形尖锯齿,高可达4-5毫米,基部稍宽,斜向前。叶脉粗壮,3-4回分歧,小脉平行,达于加厚的叶边。叶为坚革质或厚纸质,两面光滑。下部数对(3-5)羽片为能育,生孢子囊,强度紧缩,长约6厘米,宽约7毫米,中肋两侧的裂片为长圆形,背面满生孢子囊羣,深棕色。
粗齿紫萁生长习性
喜光;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的生境。
粗齿紫萁小苗栽培繁育
孢子播种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时,可在野外采集新鲜植株,栽培于半阴湿之地,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培养土要有丰富的有机质。
粗齿紫萁主要病虫害
粗齿紫萁园林用途
植株高大,株形美观,可于沟边、池畔种植供观赏。
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