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城市天津榆林衢州运城兴安盟玉树镇江伊春儋州昭通北京延边玉林张掖宜昌营口重庆中卫淄博泸州鹰潭漳州濮阳伊犁亳州山南株洲张家口
更新时间:2025-3-21 4:06:23当前位置: 秀花网 » 苗木大全 »

地榆-地榆百科信息-地榆图片

地榆专题栏目涵盖了地榆价格信息、求购信息、供应信息、栽培繁育相关知识图片等内容,让买卖双方能尽快获取关于地榆有价值的资源信息。

地榆

种名:地榆
学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别名: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
花期:
生态性状:耐寒植物
观赏性分类:观花植物,观叶植物
科:蔷薇科 属:地榆属

地榆分布地区

广布于欧洲、亚洲北温带,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河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地榆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粗壮,多呈纺锤形,稀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纵皱及横裂纹,横切面黄白或紫红色,较平正。茎直立,有稜,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4-6对,叶柄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小叶片有短柄,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7厘米,宽0.5-3厘米,顶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心形至浅心形,边缘有多数粗大圆钝稀急尖的锯齿,两面绿色,无毛(因为叶子外貌很像榆树叶子,所以称之为地榆);茎生叶较少,小叶片有短柄至几无柄,长圆形至长圆披针形,狭长,基部微心形至圆形,顶端急尖;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无,毛或被稀疏腺毛,茎生叶托叶大,草质,半卵形,外侧边缘有尖锐锯齿。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或卵球形,直立,通常长1-3(4)厘米,横径0.5-1厘米,从花序顶端向下开放,花序梗光滑或偶有稀疏腺毛;苞片膜质,披针形,顶端渐尖至尾尖,比萼片短或近等长,背面及边缘有柔毛;萼片4枚,紫红色,椭圆形至宽卵形,背面被疏柔毛,中央微有纵稜脊,顶端常具短尖头;雄蕊4枚,花丝丝状,不扩大,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子房外面无毛或基部微被毛,柱头顶端扩大,盘形,边缘具流苏状乳头。果实包藏在宿存萼筒内,外面有斗稜。花果期7-10月。


地榆生长习性

生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疏林下,路旁或田边。海拔30-3000米。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中国北方栽培幼龄植株冬季不需要覆盖防寒。生长季节4-11月,以7、8月生长最快。以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壤土及粘壤土栽培为好。种子发芽率约60%,如温度在17-21℃,有足够的湿度,约7天左右出苗。当年播种的幼苗,仅形成叶簇,不开花结子。翌年7月开花,9月中、下旬种子成熟。


地榆小苗栽培繁育

主要用种子和分根繁殖。
【种子繁殖】:分秋播和春播两种。秋播多在8月中、下旬,春播多在3、4月播种。条播,行距4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cm左右,1h㎡播种量15-22.5kg。如遇土壤干旱需进行浇水,约2星期出苗。在早春干旱地区,亦可采用育苗移栽方法。分根繁殖:早春母株萌芽前,将上年的根全部挖出,然后分成3-4株不等,分别栽植。每穴1株,株距35-45cm,行距60cm。


地榆主要病虫害

病害有白粉病,春季开始发生。主要以勤除杂草,合理密植,使田间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的方法来预防。虫害有金龟子,为害期间用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浇灌防治幼虫。


地榆园林用途

也可用于园林绿化。


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
 
 
 
按分类浏览
 
地榆相关资讯
热门品种
区域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