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名:野鸡尾
学名:白玉凤尾蕨
别名:
花期:
生态性状:阴性植物
观赏性分类:其它
科:凤尾蕨科 属:
白玉凤尾蕨原产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北方地区有零星栽培
野鸡尾形态特征
大叶凤尾蕨的变种,是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小型陆生蕨。株高20~50厘米,丛生,具有短小而匍匐的根状茎,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丛生,长15~40厘米。一回奇数羽状复叶,每羽叶有小叶5~7片,羽叶长30-40厘米,小叶片线形或狭披针形,叶片宽阔,中间有一纵向的白斑条,十分醒目。
野鸡尾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不甚耐旱,喜明亮散射光,也较耐阴,忌强光直射,以疏松、透气的微酸性中性土壤为宜。
野鸡尾小苗栽培繁育
白玉凤尾蕨的繁殖可用播种、分株、组织培养等方法,常用分株法。分株一般于春、秋季进行,以5~6月最适,因梅雨期间空气湿度大,生长恢复快。用孢子播种繁殖时,将成熟孢子均匀撒播在消毒的砖屑基质上,然后连盆浸入浅水中,利用渗透作用使盆土充分湿润,上盖玻璃,并置于庇荫处,保持20~25℃,30~40天长出孢子体,60天左右长出孢子叶。组织培养可利用孢子等为外植体进行。孢子播种采用的培养基为1/2MS+0.1mg/L 6-BA+0.1mg/L NAA;继代培养基为1/2MS+0.5mg/L BA+1.0mg/L IAA;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5~1.0mg/L IBA。盆土用腐叶土、田园土、河沙等量混合,或用泥炭土2份、腐叶土1份、珍珠岩1份配成培养土。生长季节应该保持盆土湿润,浇水最好在早晨高温时期经常向叶面喷水,浇水过多,会造成叶片黄化甚至死亡。由于白玉凤尾蕨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室内散射光对其生长有利。生长季节每2周施一次薄肥,每2年换盆一次。
野鸡尾主要病虫害
野鸡尾园林用途
白玉凤尾蕨,由于其小巧飘逸的株形,斑纹醒目的叶片,给人清新亮丽、赏心悦目的感觉,是一种十分优秀的室内观叶植物,适于小型盆栽,装点书房、案几、窗台等,在园林中可用于山石盆景的布置,也可作切花的配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