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名:银脉凤尾蕨
学名:Pteris ensiformis‘victoriae’
别名:白斑凤尾蕨
花期:
生态性状:阴性植物
观赏性分类:观叶植物
科:凤尾蕨科 属:凤尾蕨属
产于中国南海。生于阴湿的疏林下。印度北部和中南半岛及马来西亚半岛也有分布。
银脉凤尾蕨形态特征
中小型陆生蕨类,株高20~40厘米,丛生。根状茎匍匐生长,叶二型,一为孢子叶,直立,具叶柚,羽片狭长;另一种为裸叶,较矮,羽状展开,质薄。叶脉部分为明显的银白色。
银脉凤尾蕨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较强,稍耐旱,怕积水和强光,宜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中生长,冬季温度不低于5℃。
银脉凤尾蕨小苗栽培繁育
常用分株和孢子繁殖。分株全年都可进行,将母株旁的子株扒开盆栽,并注意遮阴保湿。用孢子繁殖,将成熟孢子撒在腐叶土和碎砖屑的混合基质上,喷水后放阴湿处,萌芽后待苗长高时分栽上盆。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盆栽时,盆底垫上碎瓦片,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每月施肥1次,盛夏适当遮阴,避免强光直射,以免叶片干瘪枯黄。冬季盆土稍干燥,每隔2年换盆1次。
银脉凤尾蕨主要病虫害
常发生叶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危害,用40%氧化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银脉凤尾蕨园林用途
叶色美丽,株形秀雅,叶片斑纹醒目,是一种十分优美的观叶植物。可作小型盆栽装点室内的窗台。案几;也可于园林中布置山石盆景。
免责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和企业自行提供,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如果以上信息不正确,侵犯了您的隐私,请马上联系我们处理。